English

铸造农村新型党员的摇篮

1998-06-27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薛昌词 我有话说

安徽省宣州市水阳镇,地处两省四市交界,地理位置偏僻,其发展却令人刮目相看。1995年,水阳镇被宣城地委、行署授予“小康达标镇”、“文明镇”称号。1997年与1990年相比,全镇工农业总产值2.98亿元,增长15.6倍,财政收入377万元,增长5倍,农民人均纯收入2663元,净增1.6倍,农民户年收入几万元、十几万元的已不是少数,城镇建设已有现代化的风貌。

探索水阳镇快速发展的奥秘,农民异口同声地说,水阳发展党员是“带头羊”。“带头致富,带动致富”这“双带”是水阳镇党员的特色。

水阳镇党员“双带”特色并非是与生俱来的,而是镇党校长期培养的结果。1986年,水阳镇在全市率先创办了基层党校,办党校的初衷是加强党员教育,普及党的基本知识。随着改革开放实践发展,镇党委提出,在市场经济体制下,党员应有致富的能耐,有带领群众致富的本事和信息。此后,镇里为办党校先后投入了30多万元购置设备。

水阳镇党校教学生动活泼,形式多样,理论紧扣实际,上课就有收获。每年初上大课,总要讲新年全国大政方针,有哪些改革措施出台,宏观经济走势和政策,农业形势如何,市场行情变化。教师是从外地请来的专家。市场经济条件下,农民对国家宏观政策十分敏感,明白大政方针才能安排好家庭经营。党纪和法制教育,正反面案例,使党员心里有行为尺度,绷紧了党纪国法这根弦。经济和科技文化培训是党校的重头戏,针对性强,常常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,直观教学。

党校教学内容中,经济知识、科技文化培训比重年年增大,立足提高党员整体素质,教给党员致富的本领和驾驭市场的能力。应用新的科学技术要冒风险,而这些风险首先由党员来承担。全镇先后建立科技示范党支部4个,科技示范党小组12个,党员科技示范户141个,形成了科技示范网络。1996年,新建村提出发展大棚蔬菜,农民疑虑重重,投入大,技术不好掌握,怕承担风险。三名党员和一个农民技术员联手投资3万元建17个大棚,通过实验取得了经验,今年又有6户农民建大棚48个,从国内外引进6个新的蔬菜品种,农民们纷纷前来观看,发展大棚蔬菜逐步形成规模。

徐村党支部副书记刁帮传是远近闻名的养殖大户,干了两年有了经验,他联合7个农民搞股份制规模养殖,先承包本村水面50亩,招收60名农村姑娘学习河蚌珍珠养殖,后又开展大小水面养蟹养鱼。典型引路,使本村水产养殖很快从17户发展到93户,开发水面500亩,仅此一项户年均收入超万元,现在已有不少能人到外省承包大水面养殖。

双丰村党员唐德选是经营能手,他看村里3户农民比较困难,便投资4.5万元,领3户农民承包43亩水面搞养殖业,去年收入20万元,每户农民净分5万元。他经营头脑活跃,看河蟹市场价格下滑,就干起幼蟹养殖,他派女婿去山东水产基地学习,先在2亩地上试验,经济效益倍增,今年扩大到10亩,同时指导6户农民从事幼蟹养殖。

水阳镇的党群、干群关系十分融洽,去年,全镇10个村全部调整了领导班子,村干部由8至10人,缩减到5人,一批文化素质较高的年轻党员走上领导岗位,朝气勃勃带领全村人发展经济,农民说,现在村党支部说话有号召力,办事有凝聚力,越干越感到有奔头。水阳镇已成为全国文明村镇示范点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